公司新聞
[點擊量:3866][來源:立新]
2013-07-04
同步電機之永磁同步發(fā)電機的結構
1.表面式轉子結構
根據定轉子相對位置的不同,表面式轉子結構又可分為內轉子結構和外轉子結構兩種。內轉子結構的轉子在內、定子在外,如圖9一2 ( a)、(b)所示。外轉子結構的轉子在外、定子在內,如圖9一2 ( c)所示。表面式內轉子結構又分為表面凸出式結構和表面插人式結構。表面凸出式結構如圖9一2 ( a)所示,具有結構簡單、易于制造等優(yōu)點,在永磁同步發(fā)電機、無刷直流電動機、調速永磁同步電動機中應用廣泛。由于鐵氧體永磁和稀土永磁的相對回復磁導率都接近于1,可以近似認為與空氣的相同,因此表面凸出式結構的交直軸磁阻基本相等,在電磁性能上屬于隱極轉子結構。此外,還可通過改變永磁體形狀使氣隙磁密波形接近正弦,削弱輸出電壓中的諧波含量。表面插人式結構如圖9一2 ( b)所示,相鄰永磁磁極之間為鐵心,永磁體安裝時易于定位,制造簡單,但漏磁較大。此外,直軸磁阻大于交軸磁阻,在電磁上屬于凸極轉子結構,因轉子磁路不對稱而產生磁阻轉矩,可以提高發(fā)電機的過載能力。
在表面式結構中,永磁體通常為瓦片形,貼在轉子鐵心表面。永磁體的抗拉強度遠遠低于抗壓強度,在內轉子結構中,高速運行時產生的離心力接近甚至超過永磁材料的抗拉強度,容易損壞永磁體,此外離心力和電磁力的作用可能會導致永磁體脫落,因此高速運行時需要在轉子外加套環(huán)。套環(huán)是一個用高強度材料制成的圓筒,把轉子各部件緊緊包住,使其處于壓縮狀態(tài),保證了轉子的機械強度。套環(huán)分為非金屬套環(huán)、單金屬套環(huán)和雙金屬套環(huán)三種。非金屬套環(huán)是用碳纖維等材料綁扎轉子,然后經加熱固化形成的高強度套環(huán)。單金屬套環(huán)由一種非導磁金屬材料制成。非金屬套環(huán)和單金屬套環(huán)結構簡單,易于制造,但都增大了氣隙有效長度,為保證一定的氣隙磁密,必須增加永磁體用量。雙金屬套環(huán)由一種導磁金屬材料和一種非導磁金屬材料制成,與永磁體對應的位置采用導磁金屬材料,與極間區(qū)域對應
的位置用非導磁金屬材料,其優(yōu)點是不增加氣隙長度,但結構復雜,制造困難。圖9一2(。)所示為外轉子結構,可以產生較大的每極磁通,離心力不會損壞永磁體,除非特殊需要,無需外加套環(huán),轉子結構簡單,但整個電機的結構復雜。圖9一3為一臺表面凸出式結構的8極永磁同步發(fā)電機采用不同磁極形狀時的氣隙磁場分布對比,可以看出,采用等半徑形狀的磁極后,氣隙磁密分布的正弦性大大改善。
2.內置式轉子結構
在內置式轉子結構中,主要采用切向式轉子結構,如圖9一4所示。
每極永磁體提供一對極磁路上的磁壓降,每極磁通由兩個永磁體面積共同提供,是一種聚磁結構,可以
產生較高的氣隙磁密,特別適合于極數較多的永磁同步發(fā)電機。由于永磁體在鐵心內,需要采取隔磁措施,在轉軸和鐵心之間加非磁性金屬襯套。圖9一4 ( a)用套環(huán)將轉子各部件緊固在一起,機械強度好;圖9一4 ( b)用槽楔固定永磁體,工藝簡單,適合于中、低速或小功率的永磁同步發(fā)電機。